中国在线 > 滚动新闻

党中央、国务院授予李晓林“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”荣誉称号

来源: 中国日报网
2021-02-25 12:35 
分享
分享到
分享到微信

2月25日上午,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。中共中央总书记、国家主席、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奖章、证书、奖牌并发表重要讲话。大会还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、先进集体进行表彰,全国人大代表、民建中央对外联络委员会主任、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、中国电商扶贫联盟主席、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、林达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晓林博士荣获“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”荣誉称号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、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大会;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、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宣读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的决定》、《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关于表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决定》。

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,庄严宣告,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,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,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,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,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,12.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,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,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,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!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,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,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!

据了解,多年来,在中共中央统战部、民建中央指导下,在第十一届、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、民建中央原主席、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理事长陈昌智的领导下,李晓林秘书长带领团队组织劝募款物约26亿元,个人累计捐赠5000多万元,在全国以国贫县、省贫县为主的1544个县开展精准扶贫,累计帮扶困难群众2000万人次,其中93%以上是农村贫困人口。

一是全力开展教育扶贫,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贡献力量,在1万多所学校开展帮扶工作,援建100多所学校,为3000多所学校捐建电教室,持续资助104个国贫县、145所学校16000多名贫困学生,为5399所学校捐建图书室,为141个学校捐建电影院,为313所学校捐建美育教室、为1887所幼教学校捐建2094套“儿童安全教育平台”,并开展了“思源助学金”、“乡村舞蹈”、“小荷图书角”等一系列教育扶贫项目,帮助贫困地区改善教育环境,提高学生综合素质。

二是全面开展卫生医疗扶贫,提高贫困地区医院医疗水平,推动医疗资源向基层和农村延伸,已向1076个国贫县和省贫县等3500家医院,捐赠3728辆救护车、上百台大型医疗设备、84套3D卫生医疗诊断平台,捐建198个村卫生室,培训2600多名基层医生,直接救助大病患者3万多名。其中,所捐赠的救护车覆盖592个国定贫困县、每县至少获捐3辆,并覆盖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主要乡镇中心卫生院。
三是创新开展农村产业扶贫项目,同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,已为贫困地区援建沼气池、水窖2万口、大型光伏电站14座、户用光伏电站400多座、小型水利设施18处,扶持约200个种植养殖产业扶贫项目。
四是大力开展互联网+公益,已累计倡导18亿人次捐赠支持脱贫攻坚和公益慈善项目;并建设运营民政部指定的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——帮帮公益,已帮助200多家公益组织募款1.2亿元。
五是牵头成立中国电商扶贫联盟,在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指导下,先后在北京、黑龙江、重庆、新疆、陕西、四川、广西、青海等8省(直辖市、自治区),举办了8场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品牌推介洽谈会,还举办了3场大型农产品网络促销活动,累计帮助640多个贫困县对接农产品销售超155亿元,资助270多家企业获得“三品一标”认证证书,带动帮扶贫困户15万户。
六是积极建言献策,先后提交《关于将地中海贫血患者救助纳入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提案》等11份人大建议、政协提案,为我国脱贫攻坚、公益慈善和乡村振兴事业“鼓与呼”;并通过《人民日报》、《人民政协报》等媒体,倡议民营企业和社会爱心人士发挥优势,参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。

李晓林秘书长说:“感谢党中央、国务院对我和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、中国电商扶贫联盟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认可与肯定,这份荣誉不只属于我,也属于长期以来关心支持‘思源工程’的中央统战部、民建中央和民建地方组织、各级党委、政府,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企业、爱心人士、爱心明星、爱心网友、合作伙伴与媒体。”

李晓林秘书长表示,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,是“十四五”规划开局之年,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、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,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、中国电商扶贫联盟将发扬“为民服务孺子牛、创新发展拓荒牛、艰苦奋斗老黄牛”的精神,全面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接续帮扶脱贫地区和低收入群众,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。


【责任编辑:小编】
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:凡注明来源为“中国日报网:XXX(署名)”,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,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、使用,违者必究。如需使用,请与010-84883777联系;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中国日报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其他媒体如需转载,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,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。
版权保护:本网登载的内容(包括文字、图片、多媒体资讯等)版权属中国日报网(中报国际文化传媒(北京)有限公司)独家所有使用。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,禁止转载使用。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:rx@chinadaily.com.cn
中文 | Englis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