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22日上午,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云南海埂会堂举行云南省属企业2025年履行社会责任促进可持续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——省属企业联合发布第二场,集中发布省属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成果,展现国企担当作为,并就相关情况回应媒体关切。
本场发布会
由云锡控股、省工投集团、云南航产投集团、
省康旅集团、省设计院集团
5家省属企业
发布2024年履行社会责任,促进可持续发展相关情况
发布会上呈现了哪些履责亮点?
一起来揭晓!
【云锡控股】
打造锡铟产业技术创新高地
走“产业报国之路”
“碳”路前行擦亮生态底色
造福民生、回馈社会、贡献力量
一、凝心铸魂,政治引领坚定有力
推进全面从严治党,自觉接受省委巡视全面“政治体检”,正气充盈的政治生态持续巩固,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愈加浓厚。云锡“产业报国之路”在央视《共和国巡礼·云南篇》特别节目展播。
二、矢志改革,价值创造见行见效
纵深推进新一轮国企改革发展三年行动,整体完成率达84%。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能力不断增强,2024年实现利润总额13.62亿元、利税总额34.3亿元、有色金属总产量36.64万吨、工业总产值470.08亿元、企业增加值74.56亿元。深入推进公司治理示范创建专项行动,云锡控股及下属锡业股份成功创建为“省属企业公司治理示范企业”。
三、向“新”向“智”,新质生产力加速构筑
牵头建设“云南锡铟实验室”成功获批并投入运行,国家锡铟产业技术创新高地及原创技术策源地加快打造;参建国家战略性稀有金属矿产高效开发技术创新中心并成功获批,云南省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实现零的突破。
四、“碳”路前行,生态底色持续擦亮
2024年,投入环保资金3.65亿元,矿山生态修复110余公顷,利用冶炼余热、矿山余能等发电9900余万千瓦时,减少碳排放6.8万吨以上,建成国内首个井下长距离管道输送尾砂膏体充填系统、云南首个含砷含盐类危险废物刚性填埋场,新增“国家级绿色工厂”1个,省级绿色矿山1个。
五、共创共享,责任故事深远传播
加快“走出去”步伐,不断扩大“朋友圈”,积极参加行业盛会和主流展会,传递锡铟金属的重要战略价值。着力创建幸福企业,在岗员工年均工资增幅7.39%,实施全员补充医疗保险首次计提金额6125万元。坚持回馈社会,累计向绿春县投入定点帮扶资金近4000万元,提升负责任国资国企新形象。
【省工投集团】
以实业为基、创新为核
深度融合企业发展与民生福祉提升
为高质量发展贡献“工投力量”
一、聚焦主责主业,筑牢可持续发展“压舱石”
持续加大研发投入。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重大项目创新突破,全年研发费用5.58亿元,累计完成申报研发平台40个,新增各类专利84项。加强品牌渠道建设。南天信息连续5年入选IDC全球金融科技公司百强榜单TOP50;云植药业连续三年入选“中国中药企业百强榜”;医药销售“大医院、大品种、大市场”建设初具雏形;云无公司加快“军转民”大健康产品布局。
二、坚持绿色发展,铺就可持续发展“新底色”
2024年,集团环保总投入达1147万元,打造了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环保项目:云植药业通过乙醇回收工艺改造,实现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“双丰收”;楚雄云植自主研发除臭系统解决污水臭气治理难题;南天信息投入40万元升级磷化废水处理设施,有效防范废水超标排放风险。
三、践行责任担当,织密可持续发展“幸福网”
助力乡村振兴。扎实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,全年投入帮扶资金56.6万元。通过产业助农、消费惠农、人才培育等形式,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。筑牢安全防线。全年安全投入3700万元,7户企业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达标认证。关心关爱员工。实施全面系统的培训计划、构建多元畅通的职业发展通道、完善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机制,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成长机会。全方位关爱员工,让员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,员工满意度连续三年保持98%。
四、完善治理体系,锻造可持续发展“强引擎”
坚持深化改革。全面完成省国资委年度改革任务,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整治,南天信息被省国资委评为“省属企业公司治理示范企业”、被国务院国资委评估为科改示范“优秀”企业。依法合规经营。系统梳理集团管控权责边界,明确审批权限400余项;完善总法律顾问制度,推动5户重要子企业健全合规管理体系,切实筑牢风险防控“三道防线”。
【云南航产投集团】
抓创新、优环境、畅通行
提升云南人民幸福指数
缔造美好社会生活
一、坚持党建引领,推动党建与生产经营融合更加深入
以党建引领推动枢纽建设、安全服务、改革攻坚、生产经营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。全面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,压减法人户数、对标一流价值创造、混改企业整治全面完成,亏损子企业大幅扭亏、减亏,提前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80%以上的任务目标。
二、聚焦产业价值,打造流量为基、价值为核的航空产业链
加强“干支、支支、支通”航线拓展力度,完善航空口岸功能,提升通关效率,打造与政策适配的航旅产品;不断强化飞机维修核心能力,取得国产民机保障资质,实现州市机场第三方航线维修市场全面统一;延伸服务保障链条,“通用航空+无人机”业务全面融入低空经济发展;加快推动物流业务转型,组建现代物流企业,弥补前端组货短板。
三、统筹安全与发展,全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
持续巩固“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”成效,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,连续4年未发生责任原因征候,顺利实现航产投集团成立以来连续第6个、机场集团连续第21个安全年。全省机场放行正常率91.72%,其中昆明机场放行正常率达到91.97%,位列全国十大机场首位。
四、践行“真情服务”理念,以品牌打造提升服务“新”“质”含量
昆明机场“易畅转”项目入选全国旅客联程运输服务品牌典型案例;5个服务产品入选全国民用机场服务质量管理体系优秀案例。实施航班保障流程精细化管理,7家机场截载时间缩短至25分钟,昆明机场截载时间缩短至40分钟,旅客乘机出行更加便捷高效。
五、推进“双碳”发展,协同开展节能、降碳、减污、扩绿、增效
积极推动“油改电”,新能源车辆和充电设施不断增加,APU替代设施实现近机位全覆盖,场内地面交通运行电动化、清洁化水平逐步提升。截至2024年末,集团获评“双碳”四星机场1家(昆明),“双碳”二星机场6家(版纳、临沧、腾冲、芒市、丽江、沧源)。昆明、沧源、泸沽湖等7家机场获评云南省绿美交通标杆典型示范项目。
六、勇担社会责任,推动发展成果与社会、员工共享
坚持以职工为中心,打造“会暖航投”职工普惠品牌,形成“会、站、家”一体化的职工文化阵地。助力乡村振兴,开发“云花”“云菌”“云香”系列产品,合作建设“十大名品”展销窗口,为各州市文旅产品提供广告资源和全链条航空物流支撑。搭建合作共赢“桥梁”,以柬埔寨暹粒吴哥国际机场为平台,通过航空运输方式助力文化产品“走出去”。
【省康旅集团】
抢机遇、扬优势、创特色
优化公司治理,助力生态友好,勇担社会责任
打造“旅居云南”康旅样本,唱响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
一、坚持政治引领,公司治理体系持续优化
持续筑牢党建基石。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。召开集团第一次党代会,开展党纪学习教育,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基层一线。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,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与组织功能持续增强。
完善公司治理体系。扎实推进集团“3510”行动计划,持续开展公司治理示范创建行动,进一步规范各级董事会建设及运行,分层分级分类实施差异化授权放权,健全经理层行权履职制度,提升集团化管控水平。
二、聚焦主责主业,推动企业高质量转型发展
生产经营持续向好。2024年集团实现营收117.24亿元,经营性净现金流7.85亿元。文旅板块活力迸发,“山海遊”品牌实现收入9.59亿元;酒店业务市场渗透率达106%;康养板块悦养园城医康养综合体开业运营;城开板块打造腾冲玛御谷、温泉山谷2个“旅居云南”康旅样本;物业板块实管面积增长18.21%;教育业务与华为公司共建云南首家数智现代产业学院;环保板块盘活35个在建项目,实现收入27.95亿元。
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。各业务板块品牌价值稳步提升,“山海遊”文旅品牌势能强劲,“山海湾”地产品牌以品质赢得市场,“云城服务”物业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,云南水务环保品牌在国内外树立良好形象,康旅教育“数智化+产教融合”模式获广泛认可。
三、践行绿色发展,生态环保效能持续提升
健全绿色管理与运营体系。将绿色管理贯穿全流程,三七科技废气排放同比减少2.01吨,中水回用6.74万吨;土储公司完成63个废弃矿山治理,种植乔灌木1万余棵,恢复耕地13.4公顷、林草地8.68公顷;云南水务持续实施多项工程,做好洱海流域33条入湖河道治理,为洱海水环境系统的良性循环作出贡献。
持续深耕环保产业。加大环保技术研发投入,聚焦水务、固废领域,深耕供水、污水处理、再生水回用、危废处置等业务,云南水务全年供水4.94亿吨、污水处理9.6亿吨、生活垃圾处理172.03万吨、危废及医废处理2.37万吨。
四、彰显国企责任,助力民生改善民族团结
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与民生改善。投入定点帮扶专项资金90万元,实施基础设施修缮、教育帮扶等27个项目,惠及3.36万人。开展人居环境整治,硬化入村道路、改善夜间照明、治理水土流失,提升乡村宜居度。以“走出去、请进来、现场教”模式帮扶乡村教育,培育“教得好、留得住”的教师队伍。
促进民族交往交融,助力团结进步。将企业发展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结合,融入全省各民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,以文旅融合带动周边村寨住宿、餐饮等业态发展,有效助力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。
【省设计院集团】
聚焦转型升级
以科技引领智慧建筑设计
聚力提升民生福祉
以设计创新保障生活品质
一、聚焦主责主业,深耕勘察设计市场,提升行业龙头地位
完成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落地,荣获“云南好村寨”、詹天佑奖等奖项。承接10余个园区经济项目、20余个口岸经济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,巩固传统勘察设计市场。2024年,集团实现营业总收入7.84亿元,实现利润总额4106.16万元,同比增加253.90万元,增幅6.59%,经营业绩领先行业平均水平。
二、聚焦转型升级,实施科技创新驱动,提升价值创造能力
2024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8.03%,自主研发的“智慧韧性城乡评估服务云平台”在建筑安全智慧评估领域国内首创。在资质拓展领域,成立“监理中心”和“新能源中心”,推动经营业务转型。拓展低空经济领域业务,参与第八届、第九届南博会等重大展览活动规划设计工作。积极布局省外市场,努力拓展南亚东南亚、中东和非洲等海外市场。
三、聚焦战略定位,全面深化国企改革,提升规范治理水平
严格执行各治理主体权责清单,深入推进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,健全全面合规管理体系,及时调整下属企业主责主业,与集团本部形成工程咨询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效应。集团全面深化国企改革完成率98.51%。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。
四、聚焦安全责任,着力防范化解风险,提升安全发展环境
坚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,积极防范债务风险,重点有效处置政府拖欠款项问题,化解存量风险,严控增量风险。推进质量管理三体系并轨运行,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,保持零安全事故。修订《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》,开展违规经营投资损失责任追究核查工作,建立股权代表、参股企业管理规章,形成股权穿透式管理机制。
五、聚焦绿色低碳,践行“两山”理念,提升绿美企业建设
积极开拓新能源相关业务,承接省内外10余个光伏项目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。深度参与治理九大高原湖泊生态保护等重点工程,为高原湖泊生态保护筑牢屏障。牵头制定《云南省民用建筑节能技术标准》等多项省级标准,申报省级重大专项3项、绿色建筑星级认证12项,形成“标准编制—技术研发—成果转化”闭环。
六、聚焦党建引领,深化企业文化建设,提升高质量发展动能
推动党建工作与改革发展、经营管理深度融合,“十四五”期间持续发布年度《社会责任ESG报告》。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,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。持续开展产业帮扶、设计技术帮扶、消费帮扶、技术培训等措施,切实推动乡村全面振兴。积极参与边疆地区、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建设项目,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贡献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