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在线 > 滚动新闻

沉浸式体验游牧文化 红原牦牛文化节启幕在即

来源: 中国日报网
2025-07-30 14:32 
分享
分享到
分享到微信

8月5日,红原即将迎来《红色草原·游牧之光》第十三届牦牛文化节启幕式暨山歌音乐情景剧展演。届时,百余名演员将以草地为幕、山歌为弦,用一根百米乌尔朵串起游牧文化的千年历史,用红色记忆与游牧生活书写“牦牛之乡”的精神脉络。

双线交织

乌尔朵串起的历史回响

据了解,《红色草原·游牧之光》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情景剧,而是一场由百余名红原牧民用游牧生活演绎的真实故事,是一曲融入奶茶温热、山歌悠扬、牧人呼吸与军民互助的生活交响。

情景剧围绕一根日常放牦牛用的绳子——乌尔朵,和一本当年红军留下的日记本双线交互展开。日记里,风雪撕去了关键篇章,记载着1935年至1936年间,年轻的红军战士在雪山草地间的生死跋涉,以及军民之间的互助故事。班长用刻着“革命成功”的铜勺舍命救战友,藏族小姑娘默默扔下救命青稞袋,牧民用乌尔朵从沼泽中拉起战士,卓玛在红军帮助下第一次笨拙地学习书写自己的名字……这些泛黄的日记故事,在剧里又一次重焕生机。

剧中,乌尔朵作为视觉锚点,是军民互助与启蒙的历史见证。牧民为红军送粮、拉战士出沼泽,红军教牧民读书写字,唤醒牧民对知识的渴望。第二章节中,一张张牧民幸福生活的照片被贴进日记的空白处,干净的黑帐篷、欢腾的锅庄舞,祖辈曾经期待的生活篇章,被当下牧民的幸福生活补全。

据了解,《红色草原·游牧之光》山歌音乐情景剧以藏族山歌音乐为核心串联,由序章、三大篇章及高潮尾声构成,时长约55分钟,汇聚百余名演员。其中多数演员来自当地真实牧民,他们牵牦牛、搭黑帐篷、唱山歌、抱青稞袋,将最本真的游牧生活搬上舞台,旨在为观众带来一场沉浸式的游牧文化盛宴。

值得一提的是,该情景剧既是第十三届牦牛文化节创新模式的体现,也是往届藏族山歌大赛的优秀选手展示平台,托让、泽旺甲、羊修拉姆、甲央等往届大赛佼佼者均参与其中,更有扎西尼玛与卓玛倾情助阵。与此同时,该情景剧搭建了“山歌大赛人才库+本地人才库”综合可循环的特色演绎平台,既为民间歌手提供了从“赛场”到“舞台”的转化通道,也让游牧文化的传承有了更鲜活的人才支撑。

多元浸润

文化肌理中的游牧精神

红原,作为牦牛文化与游牧精神的核心承载地之一,以当地真实故事改编的《红色草原·游牧之光》山歌音乐情景剧,巧妙地将牦牛文化的精髓——迁徙、共生、坚韧、感恩,编织进叙事肌理。迁徙途中,马背上的牧歌;夏季牧场里,挤奶、打酥油、制作牦牛绒的场景;盛大的欢庆章节里,山歌对唱、麦洼锅庄,以及象征吉祥如意的百米乌尔朵传递仪式,无不深深植根于牦牛文化滋养的节庆传统。

“《红色草原·游牧之光》山歌音乐情景剧不是独立的表演,而是第十三届牦牛文化节的精神内核。它与牦牛文化节的核心赛事形成互补,共同构建了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节庆图景。”据活动相关负责人介绍,情景剧中真实搭建的黑帐篷、牧民演员骑马牵牛的场景,以及牦牛作为重要“无言角色”的融入,将游牧生活的现场感实景化地搬上了舞台。

这场情景剧,是牦牛文化节开幕式的一次沉浸式升级。它打破了过往以歌舞或仪式展演为主的模式,通过“情景体验+文化内核+情感共鸣”的联动,将牦牛文化、红色文化、游牧文化进行淬炼与创新。在这场剧中,观众不再是旁观者,而是被邀请进真实的游牧生活,在迁徙的足迹中、在黑帐篷升起的炊烟里、在节庆的欢腾里,触摸游牧精神,感受“红色草原 游牧之光”的磅礴生命力。

全域赋能

文化滋养下的产业升级

《红色草原·游牧之光》的意义,远不止一场表演。它是推动红原牦牛文化从生活场景向文化IP跨越的关键一步,将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与游牧文化的生活肌理深度绑定,让“红色草原”不再只是停留在史料中的长征坐标。

“我们旨在激活‘红色+游牧’的双重文化基因,让传统畜牧的根基与红色精神的血脉,共同滋养出新时代的产业动能与文化生命力。”据相关负责人介绍,《红色草原·游牧之光》山歌音乐情景剧将助力“牦牛之乡”的品牌知名度从区域走向全国乃至国际,进一步提升其品牌影响力,让红原成为游牧文化的符号之一。

过去,牦牛文化是传统畜牧的根基。牧民靠牦牛吃饭,靠牦牛取暖,靠牦牛生存;现在,牦牛文化是多维度的产业引擎。从产奶量赛事延伸到牦牛肉精深加工,从牦牛选美拓展到文创产品,从情景剧辐射到文化旅游,每一个环节都在用文化赋能经济。

如今,红原正构建一条以文化体验为核心吸引力的生态链,进一步提升红原文旅的独特辨识度和深度体验感,带动当地牧民的深度参与和获益,实现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。通过深度挖掘牦牛文化与红色文化融合共生的精神富矿,将其转化为具有强大感染力与传播力的文化产品。

当格萨尔王的鼓点响起,当迁徙的马蹄声由远及近,当牧民的山歌与现代的旋律交织,红原,正以游牧文化之名,向世界发出最真挚的邀约。(张慧)

图片来源:中共红原县委宣传部  红原县融媒体中心


【责任编辑:王均】
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:凡注明来源为“中国日报网:XXX(署名)”,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,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、使用,违者必究。如需使用,请与010-84883777联系;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中国日报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其他媒体如需转载,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,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。
版权保护:本网登载的内容(包括文字、图片、多媒体资讯等)版权属中国日报网(中报国际文化传媒(北京)有限公司)独家所有使用。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,禁止转载使用。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:rx@chinadaily.com.cn
中文 | English